“我家不仅享受到了政府的两业‘星火计划’奖补资金元,还得到了小额信贷,扩大了养殖规模,年纯收入10万多元。”年1月17日,伏牛山区寒气逼人,一说起养殖獭兔,宋付顺眼中就充满阳光。
今年51岁的宋付顺,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唐庄村的脱贫户。年,宋付顺掌握獭兔养殖技术后,投入3万元购买多只獭兔种兔。两年间,养殖规模达到只,平均每月出笼两次,月均毛收入3万元。
这是南召县巩固脱贫成果,扭住特色产业“牛鼻子”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过程中,该县“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动、扶持不减弱、资金不递减”,建立长效机制,优化衔接政策,创新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实现了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财政投入、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实基、开好局。
南召县艾草基地里,群众通过艾草种植和就近务工达到稳定增收。
据了解,年,预计南召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9%;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8.6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南召县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指挥长和常务指挥长,健全联乡县级领导及乡镇、县直单位、行政村责任体系,把核心力量集中到基层一线。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名乡镇干部继续担任村级责任组长,实现“一对一”全覆盖;新调整轮换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家中省直部门和个市县直单位定点帮扶个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的村,名在职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驻村帮扶、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
南召县国家储备林乡村振兴彩色稻田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年,全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23亿元,用于产业发展1.62亿元,占比50.2%,同比提高13.7%,已拨付统筹整合资金2.8亿元,占比86.7%。投入专项衔接资金2.15亿元(县级配套专项衔接资金0.62亿元),用于产业发展1.18亿元,占比54.8%,同比提高1.19%,已全部拨付到位。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该县按照“1+3+N”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柞蚕、食用菌、中药材、酵素、艾草、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建立就业车间、开发公益岗位,实施产业就业“星火计划”,实现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林+N”生态扶贫经验全省推广,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群众在南召县白土岗镇杜村绿丰源中药材基地给中药材防己掐尖
全县共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建成特色基地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家,流转土地面积19.37万亩,余户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参与务工、辐射带动、保底回收等多种模式实现增收;建成投用7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受益农户户,补贴资金万元,户均增收元以上。累计发放“两业”奖励资金.94万元。
该县延续实施职业培训补贴、就业帮扶基地优惠政策、脱贫户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雨露计划等各项就业政策,发放补贴资金.4万元。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人、较上年增加人,监测户劳动力就业人;开发县级公益性岗位个,较上年增加个;个扶贫车间带动务工就业人,其中脱贫人口人。
来源:云上南召客户端
编辑:祝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