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柏榨楼,一座阁楼院落,见证着红军游击队的光辉岁月;在唐河张星江故居,一棵参天大树,见证着一个英雄的成长和传承。它们在不同的时空共沐风雨80多载,它们记录了历史的荣光,它们的故事,动人而美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总会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激励着人们去追寻传承。
在建党周年之际,踏着清明节前的霏霏细雨,本报记者深入唐河、桐柏,追寻鄂豫边省委与红军游击队的那段艰苦岁月,去感悟革命先烈的忠肝义胆和信仰伟力。
"这座院落,不仅见证着鄂豫边省委与红军游击队的光辉岁月,更记录着榨楼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桐柏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金山如是说
榨楼鄂豫边省委旧址位于桐柏县回龙乡榨楼村南的吴小庄,依山而建,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从桐柏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北,山路蜿蜒平坦,一直延伸进深山区。时值雨天,更显山青水绿,不时略过车窗的花田如同颜料散落在山谷间,宛如滤镜中的画卷。
"这山高林密的美景,恰是战争年代穷山恶水的写照,也是游击杀敌的好战场。"同车的桐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福建一席话将众人带回了那个"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风云激荡的革命过往……
榨楼村是革命的摇篮,以这里为标志的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鄂豫边省委与红军游击队核心活动区域,也是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确山竹沟中央中原局的"大后方"。
说起鄂豫边省委,桐柏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金山如数家珍。他说,年,白色恐怖笼罩着旧中国,这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在唐河毕店南稻场(即凤凰树油坊稻场)商定,将豫南、鄂北两地党组织合并成为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仝中玉任组织部长。当年冬天,鄂豫边省委将工作重点由唐河、桐柏、泌阳转到信阳吴家尖山和桐柏榨楼,并把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创建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如今,尽管时隔80多年,但踏进榨楼鄂豫边省委旧址那一刻,肃穆中更是心怀敬意。当年的青砖灰瓦、阁楼暗门伫立在青山绿水中,静默无语却撼人心魄;陈列柜里的冲锋号、枪套、弹夹、烈士衣物等浸润着岁月印记的革命文物,印证着革命志士的艰苦卓绝;地图上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脉曲折迂回的行军路线,诉说着游击战争的岁月峥嵘;榨楼大门前留下的"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的白色标语,仍醒目地昭示着为家国而战的坚毅和不屈……
榨楼外,清清的温凉河水汩汩流过,穿过岁月,穿越记忆,一如既往地润泽着这一方水土。
奔腾不息的温凉河若有记忆,肯定会记起年1月4日冬夜,一群年轻人成立游击队的事。榨楼村支书王万军将老辈人世代传颂的故事再次向我们讲起:
那天夜里,在吴家尖山北坡小石岭村老贫农汪心太家里,省委书记张星江、周骏鸣等7人围着火炉,席地而坐,一张张年轻的脸在炉火的映照下分外精神,他们紧握着拳头,组建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周骏鸣任队长,张星江兼任指导员,从此,鄂豫边省委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