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深处的“夫妻学校”
本报记者陈更生聂冬晗摄影报道
2月24日,伏牛山深处的积雪还没有化,记者沿着蜿蜒险峻的山路曲折前行,来到嵩县最南部车村镇佛坪村佛坪小学。
课间操的音乐声打破了深山的寂静。这个村小学,有4个年级32名学生和10个学前班孩子组成,其中15名学生寄宿。学校共三个教室,是典型的“复式班”教学。在这里执教的两名公办老师,是一对80后夫妻,因此,该校被当地人称为“夫妻校”。
孩子们迎着国旗做早操
当初,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佛坪小学没有教师愿意过来。年,镇中心学校领导找到了车村镇一中的教师申德智想让他到佛坪任教,他一口答应了。一年后,他的爱人李娟娟也跟随来到这里。作为一名镇中学的英语老师,李娟娟没有想过会来这样的地方。“山里面生活很不方便,也没人照顾,有时候甚至连热饭都吃不上,一到冬天学校就会断水,还要到下面去挑水喝。”李娟娟很担忧丈夫的生活。其实,让李娟娟下定决心的,还是这里的娃。“有一次周末他(申德智)回家,无意中提到学校的娃子没上过英语课,到初中后,跟不上班里的其他同学。”丈夫的闲谈,让她萌生了一个念头:申请调到佛坪小学,他去我也去。
笑对人生:青春无悔
夫妻俩和住校孩子们在学校一呆就是一个星期,他们把自己幼小的孩子丢给了父母照顾,在校与学生同吃一锅饭,晚上还要辅导功课,招呼孩子们洗漱、睡觉,冷天还要操心给孩子们掖被子;孩子们万一头疼脑热,她们带着孩子去看病抓药,悉心照顾,如父母一样尽心。在夫妻俩看来,山里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老师。“我以前只教体育,来到这里后,成了全能教师,语文数学啥都教,这里的孩子并不笨。”申德智笑着说。他的到来也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好福利,除了广播体操外,这里的孩子还耍得一身好拳法。“娃子们的课外生活不丰富,我把我能给的都教给他们。”申德智说的很朴实。
申德智是佛坪小学校长,而妻子李娟娟是他手下唯一的兵。夫妻俩坚守在伏牛山深处,与那里的娃一起用知识抗击贫穷,如今,四年多过去了,学校有了很大改变,更让人高兴的是孩子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深得家长的好评。
夫妻俩从学生的作业中探讨教学方法
在山坡上接孩子们上学成为老师的习惯
没有体育设施,申德智带孩子们做传统游戏
为学生上音乐课
一间卧室是申德智和妻子在学校的温暖港湾
学生排队吃午餐
学生们第一次看到航拍无人机,新奇无比
帮孩子们叠被子
这一刻他们如此快乐而幸福
在国旗下成长
学校的饭好香
放学路上
孩子们在招手:深山小学需要支教老师
编辑
谌洁
点击下方“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