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春秋“楚国”在两千多年前可谓雄踞一方,其疆域在诸侯中也是可圈可点,就连著名的“曾侯乙墓”古随国也是其附庸;理论上说,楚国无论实力还是国君奢华程度,都应该超过曾侯乙,但今天却只能通过考古来佐证这一点。在河南、湖北、陕西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大型人工淡水工程,即丹江口水库,追溯千年前,这里也是楚国的管辖范围;当然,此地北望伏牛山,东瞰南阳府,正合古人“风水宝地”之说,因此这里也出现了考古史上罕见的古墓群。“特殊”的是,这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墓群却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丹江口水库的水底;专家为了考古更是“三进三出”,终于找到了件珍贵文物,而发现这座古墓群的,竟然是当地的一个放羊娃。说这话还要先回到年,这年河南、湖北、陕西多地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丹江口水库本来就是蓄水之用,当地百姓为了抗旱救灾,纷纷从水库中汲取淡水;但这场大旱过于严重,多省水源断流,丹江口水库的整体水位骤降,到最后甚至出现了部分枯竭的现象。也正是水位的急剧下降,本来已经淹没于水底的“龙山”重见天日;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不是很明白了“既然是山,又怎么会淹没在水底呢?”这里稍加解释,所谓的“龙山”其实是一座略高出河底的大土堆;而且“龙山”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丹江口水库筑成,水过峡谷就把这个本就位置低洼的“土堆”给完全淹没了。至于为什么叫“龙山”,和这里的环境基本没什么关系,其主因始于当地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在丹江口水库没有成型之前,这里祖辈传说着山下有宝,但被一条“恶蛟”守护,为了不让“恶蛟”为害人间,又有一座寺庙镇压。当然,这里介绍的简单了,关于传说的版本众多,但大多是“山下有宝,恶龙守护”;虽然是这么说,可千百年来却无人发现“宝贝”或是“恶龙”,加上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将龙山淹没,久而久之真成了无人相信的“传说”。直到年那场大旱,丹江口水位急剧下降,水中的鱼虾也显得多了起来,淅川县仓房公社的两为农民趁着水位下降,直接到水库底部的龙山附近撒网捕鱼;数网下去收获颇丰,不过捞上的不是鱼,而是沉甸甸,造型怪异的“铜疙瘩”,诸如铜簋、铜壶、铜盘等足有十余件之多。本来想着卖废品换点小钱,谁知很快有人登门收购这几件铜器,而且据说换了数十万之多;几十万在当时来说称得上“巨款”了,因此消息不胫而走,“龙山下有宝”的传说竟然在千年后应验了。此消息也曾惊动考古队,但由于丹江口水位再次上涨,考古队未能进入现场勘察,从此也再没人从水中捞出过东西;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关于龙山的考古勘探工作再次搁置,水位再次下降后,这里竟然又出了“新闻”。仍然是年,丹江口水库底部的龙山再次露出地面,最先进出这里的自然是贪玩的孩子;这天一当地的小孩赶着羊群来到龙山,这里毕竟还残存着一定的水量,因此龙山上的青草尤其的旺盛,羊儿有草吃有水喝,显得颇为悠闲,放羊的小孩也显得特别轻松。孩子天性贪玩,一个人无聊开始吆喝着轰赶羊羔四处奔跑,不料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这下真把孩子摔疼了,气的放羊娃站起来开始寻找绊了自己的东西,似乎还想报复一番;就在身后不远的地方,孩子发现一个类似炒锅“耳朵”的东西凸出地面半截,难道这口“锅”就是罪魁祸首?也是一时兴起,孩子扒开泥土将其挖了出来,竟是一只“奇形怪状”且长满绿锈的青铜器;虽说这件青铜器算不上大,但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显得太重了,最后只好回家寻找大人的帮助。消息传出后,来围观的不仅有孩子的父母,还有附近村民,议论的焦点再次回到了“龙山下有宝”这一古老话题,随后开始有人在龙山附近动土挖掘;这一情况也传到了考古队的耳朵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阻止发掘人群,并进行了初步的考古勘察。经专业仪器勘察和实地考证,龙山下面不仅存在古墓,而且不止一座,这里应该说是规模超10万平方米的古墓群;毕竟这里地处丹江口水库的底部,水位随时可能再次上涨,这对于古墓、文物的保护非常不利,一场争分夺秒的保护性发掘就此展开。需要说明一下,考古队不同于土夫子,其发掘工作需要按照章程一步步循序渐进,并要进行的十分细致小心,因此其进度相对缓慢;可环境不允许,丹江口水库水位上涨,考古队不得不暂时退出龙山区域,直到水位再次下降后继续进行。如此“三进三出”,考古队在龙山的发掘才初步完成,其收获也颇为丰硕;简单地说,本次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类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玉器等件,同时也证明了淅川古墓群是多年前的楚国贵族墓葬。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或许知道,“禁止出国境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云纹铜禁”在今天更是一件难以复制的文物瑰宝;这些国宝级文物其实均出自这座“龙山”,除了这些之外,专家还发现了69件带有铭文的文物瑰宝,可想这次考古发掘的成功。这里不妨以这几件“国宝级文物”为例,管中窃豹一下年前楚国的鼎盛;这第一件要说的自然是“云纹铜禁”,其通高28.8厘米,器身长厘米,宽46厘米,整体以失蜡法铸成。值得一提的是,“云纹铜禁”出土时竟是几麻袋的铜渣,现代修复专家硬是将一块块碎片再次复原;不过需要强调的,专家修复时运用的是现代技术,而且在修复后仍有一堆铜渣、零件等难以安装,也就是说,今天的云纹铜禁或许并不是千年前的原貌。虽说如此,这件文物依然令人叹为观止,禁身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四周透雕多层云纹,好似朵朵白云;其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相互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工艺之复杂即便放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无人敢于挑战“复制”云纹铜禁。再说“王子午鼎”,它其实是7件一套用失蜡法铸造的列鼎,大小依次排列,最大的一件就是王子午鼎了;鼎高76厘米,口径66厘米,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有长方形耳,旁附6条龙形兽,腹部浮雕攀龙和窃曲、弦纹,内腹及底、盖内均铸有相同铭文。“王子升鼎”环绕鼎腹的六条怪兽,各有两条夔龙蜷曲盘绕而成,是先用失蜡法分别铸出,后焊接于鼎身,在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这件多年前的青铜器在今天看来依然称得上是一件华美绝伦的艺术品,当然其珍贵之处还有铭文;更为“奇特”的是,王子午鼎还是一件沉于水下多年,却至今“不锈”的青铜器,专家的解释多为鼎的含铜量较高所致,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古有“八音之中,金石为先”之说,可见编钟在多年前是一种重要的礼器,“王孙诰编钟”共26枚角钟,是目前我国出土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广、音色最好、制作最精的一套古代礼器,编钟最大的一枚重.8公斤,最小的2.8公斤;每只甬钟都铸有精美花纹,在突起的乳钉纹中有许多铭文,王孙诰编钟集中体现了皇室威严、古朴、辉煌、凝重之大气,钟上有字铭文,今天大抵翻译为:王孙诰作钟以乐楚王、诸侯嘉宾及父兄诸士,万年无期。至于“王子午”,据史料记载,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令尹”,类似于后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总的来说,淅川龙山楚墓群共有贵族墓葬9座,陪葬墓25座,车马坑5座,总面积超过了10万平米,它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古楚墓葬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