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河埠头,一条条鱼鲞、鱼干晒了出来,年味越来越浓了,春节近了。年1月3日清晨6点,从家里出发,坐地铁4号线头班车来到东线湖站,再由朋友陈祖明小车接送来到沿湖渔村寻找晒鱼鲞。大雾中见太阳十分难得。只见冬日的东钱湖沿湖村庄河埠头晒场,看到民众正在忙着在竹篾上、鱼网上、小船上晒着一排排色泽鲜亮的鱼鲞、鱼干,在太阳下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咸香味扑鼻而来,成为冬日沿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龚国荣)

晒鱼鲞的老渔民说,晒鱼鲞是东钱湖人的传统习惯,每年入冬,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晒鱼鲞,有些是准备在元旦、春节吃的一道美味,有些是用来送亲朋好友的“下酒之佳肴,休闲小吃之珍品”。

(小视频)东钱湖畔利民村寻找晒鱼鲞

早晨7点钟,小车刚到钱湖十景之一“陶公钓矶”,只见东线湖大雾笼罩,正赶上日出太阳从大雾中升上来。像是像“海上生明月”。十分难得一见。

(小视频)

钱湖十景之一“陶公钓矶”

钱湖十景之一“陶公钓矶”

东线湖大雾笼罩

第一站:7点半,来到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利民村。

利民村位于宁波市东钱湖东南面,背靠陶公山,面朝东钱湖,面积1.5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内古建筑众多,有上塔山庙、史湾祠堂、史长发当店旧址、候舟亭、吴公祠,曹氏宅院等文物保护点,以及三官殿、史家湾八行等宁波市历史建筑,是第一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史氏宗祠始建于年,年重建,六扇大门,大厅两边为两层楼厢房。年,重新维修后,显得雄伟古朴。

第二站:千年渔村陶公村

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名人范蠡偕美人西施隐居此地,村前湖水荡漾,村内河网交织,河上时有小船开过,山上树木茂盛……一派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这就是东钱湖畔的陶公村。

(小视频)走进陶公村,只见白墙黑瓦,河上悬架石桥。沿河的几间民居经过重新整修,花窗、木门更显古色古香。据介绍,全村有土地亩,山林多亩,村民有户人。当地村民以前多以捕鱼为业。“门前系船水拍墙,家家枕着涛声睡”,这是当年渔家生活的写照。

陶公村何以得名?据史料记载,陶公半岛横亘湖心,远眺似伏牛饮水,人称伏牛山。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范蠡又名陶朱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其临渊垂钓之处就是著名的钱湖十景之一“陶公钓矶”。陶朱公后代繁衍,陶公村即由此而来。

第三站:东钱湖畔殷湾村:

坐公交4站,来到东钱湖旅游服务中心站,步行1.9公里,穿过一条隧道,经过莫枝镇老街来到殷湾村。

殷湾村三面朝湖,一面连山。民居环绕一座小山而筑。山名为平满山,不高,海拔六十余米。山势平缓,松林如帽。这里村前是烟波浩渺的湖水,村后是怡情爽人的绿荫,倚山面水,风景秀丽。

(小视频)《鄞州地名志》中记载:“殷湾村民主姓郑,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荥阳迁入定居,村内有郑氏宗祠,占地多平方米”。郑氏宗祠初建于清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几经毁损和修缮,现保存完好。宗祠前门有石板广场。门前用两人高的石栏围护,还有一对入云的斗拱旗杆,威严又庄重。门楼前墙屋脊巍然,气势非凡,上书“源远流长”四字。祠内殿房由前殿、正殿、二附殿、两厢房等组成,栋宇错落有致。厢房有月洞门,高雅别致。整个祠堂布局精致,建筑考究,恢宏大气,雕刻精美细腻。其有九进十明堂之美誉,盛名于乡里。

殷湾村的居民中,无一殷姓。疑惑很快消除,我们终于在一本家谱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里宋朝时为应氏故址。有人在写邑志时,把“应”写作“殷”,以后旧谱多写“殷”字。就这样,地名殷家湾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殷湾村采风时,遇见一只猫坐在竹椅子上享受冬日的阳光

欢迎您进入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