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又到,清明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候,故有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但是,清明又与纯粹节气有所不同。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扫墓的大日子。
清明节对于我们而言,更多是那些浸在诗词里的传统习俗。其实清明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清明小食,比如青团、艾叶粑一类的。
请输入标题bcdef
师生们的家乡又是怎么过清明的呢?大家对于传统节日会有什么想法呢?
小河在校园里随机找了几位河宝儿,以及受到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点赞、广受河宝儿喜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嘉尧老师,快来点开视频,看看他们对清明节的看法和认识吧!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师生小心语
“以前,都在家里跟父母一起去扫墓,也可以一起去放风筝、踏青,因为清明节的时节是好天气。”
“过去会去烈士陵园扫墓,祭拜先烈。今年我们会去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我觉得我们可以对清明节有新的定义,对清明节的含义,也会有新的理解。”
“以前,会和家人一起去扫墓,如今,清明不仅仅是和亲人呆在一起,我也会和朋友去踏青、摘柳叶。”
刘嘉尧老师:
“我希望我们中国年轻的孩子们,要重拾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拾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我们要以一个取其精华、扬弃糟粕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我们祖先和我们的父辈手中,接下传统文化的接力棒,这是我们中华文脉的一种传递。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升级,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国家的建设。”
专家有话说
看完了这些,让小河带着听听专家们的声音吧~
3月29日,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内,“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开讲。
本次讲堂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的康保成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林继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毛巧晖教授。他们围绕清明节习俗、饮食、节庆以及研究成果等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四位教授分别带来了《清明节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形成与演变》《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研究》《坚守与调适:清明节的当代传承与变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