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疾病 http://m.39.net/news/a_5738970.html

己亥年末,应多年朋友之邀,我来到久违的南召县南河店过春节。其实这南河店就在五朵山的脚下,看上去好像也不是太远,五朵山上的巍峨挺拔似乎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得到,坐在朋友的家里,似乎能够听到山泉淙淙流水声。

话说这南河店镇位于鸭河口水库上游,位于南召县城西南隅17公里处,东邻石门乡,东北隔鸭河口水库与城郊乡隔河相望,西北毗邻白土岗乡。国道,南南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南阳市北郊历史比较悠久的集镇,也是豫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宛西重镇之称。

南召这边的风俗好像与我的老家不一样,比如喝酒这件事,老家的习惯是先喝酒然后吃饭,菜肴是一回事,有点通吃的意思。而这里先是安排吃饭,自然也是有五六个热菜,等吃完饭后,主家撤去桌子上的饭菜,然后再重新上几个凉菜热菜搭配,这才开始喝酒。之前有一回来到这里,差一点闹成误会,以为人家不知道我喜欢这一口。

中午才过一会,酒意正酣,忽而接到一个电话,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这五朵山风景区老板杨总的电话,说是过两个小时他们的车子来接我去景区。

下午四点多,这边酒场还没有散,杨总的车子就来了,于是便略带醉意和朋友上车往山上赶。有道是望山跑死马,这南河店到五朵山看似很近,但坐在车上一路走来,却要走近半个小时。此时暮色已是降临,看远处的山峦迭峰,暮色苍茫,习习晚风吹来,叫人酒意渐醒。

我知道,南召五朵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四棵树乡境内,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南阳市十佳魅力景区,也是中原地区久负盛名的道教文化圣地。

主峰圣垛海拔米,与湖北武当山齐名,素有“北顶”之称。奇峰相峙,飞瀑高挂,怪石林立,泉流潺潺,春天杜鹃烂漫,夏日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山水如诗如画,兼具南秀北雄。唐贞观年间,著名道士吴筠在此创建吴筠观。

“青山秀水藏古事,奇绝幽秘暴瀑峡”。转眼间过了山门,我们便来到几座庙宇道观前面,停下车下来一看,原来这里就是万福宫游览区,后面就是浏览区办公场地。据杨总介绍,这万福宫游览区处于五朵山主峰环抱,由玉皇殿、药王殿、文昌庙、财神庙、土地庙等庙宇道观组成,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唐贞观年间肇建,初为祈雨之地。

接下来又是高朋满座,说是给我接风洗尘。当然杨总的好意我是领了,看看四周,笑着说这五朵山的风景还没有领略的呢?杨总笑着看看一位美少妇道:“这李总可是咱们这里的金牌导游,有她在这里,这五朵山一草一木都会生辉的啊!”

转脸一看,这李总可真是大美女,有点像哪个大腕明星。李总抿嘴一笑说:其实咱们都知道,这看景不如听景,解说到位,看一半悟一半,没有解说的话就光剩看热闹啦!来,宋老师喝一杯我给你解说一个景点。

说到为什么说五朵山又叫北顶,其实这里有个典故,也是传说。话说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变”中不知所踪,其实是辗转到五朵山建庙修道,民称“祖师爷”,后来玉帝钦封为“真武大帝”。自此其山成为“北顶”,又称“祖师顶”、“金顶”,与南顶武当山遥相辉映。这外面不远处的祖师庙,就是为纪念朱允炆而修建的。

祖师庙雄踞海拔米的五朵山主峰圣垛之上,四周云雾茫茫,扑朔迷离,恍若仙境。期间有”五垛晓烟““金顶日出”“三潭夜月”等四十多个名胜,虽说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去观赏这些个景点,但李总娓娓动听的解说就已经叫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其实在五朵山,有关祖师爷的传说很有意思。话说这位先到五台山,一看宋朝的杨五郎已在那里出了家,当了占山和尚。建文帝又来到南阳郡,从南阳往北一路走来。这天来到了白土岗与板山坪交界的两河口,这里有座山叫叉山,山不高,但气势雄伟,林木茂盛,鸟语花香。山下两河相交,环境清幽。他在这里扎下一支箭,作为预选地之一。

哪知道他刚走,南海老母也正为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来到这里。南海老母到叉山一看山顶扎一支帝子箭,知道这是建文帝比自己先一步来这,于是便把这箭给拔掉,埋下自己的一只鞋。过了一会儿,建文帝又来到叉山,俩人相遇。南海老母一见,开口就说:“这地方我先占着,你来干啥?”建文帝说:“有何证据?”老母说:“我占时埋下一只鞋,不信你看看。”建文帝把箭一拔,带出了一只绣花鞋。建文帝也是个讲信誉的主,二话没说,拔脚就走了。

无奈之下建文帝来到五朵山,一看山势雄伟挺拔,怪石峥嵘,五朵山峰流云飘绕,山腰古柏古松成荫,跟仙境一般,正是自己修仙得道的理想之地。他走到第一峰,毛草锥扎着了脚,便站着不动,等到毛草锥发了芽,长了叶,起了杆,发了墩,长朽了,才抬脚走。走到第二峰,飞来了老鸹(乌鸦的俗称)要往他头上垒窝,他就站着不动,等老鸹垒好窝,繁了蛋,抱出娃,娃会飞时,他才向第三峰走去。

建文帝走到第三峰莲花顶,日子已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修仙生活谈何容易,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灰心了。二十年过去了,建文帝看看自己还是凡夫之躯,心里有些发憷。这天,建文帝从莲花顶向山下走去。走到半山腰,看见一个八十岁老婆婆,抱一根铁棍在石头上磨。他感到奇怪,走上前去问:“老妈妈,你磨这干啥?”老婆婆说:“磨绣花针哩!”他又问:“恁大铁杆,磨成针得多少日子?”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建文帝一听,觉得自己志不坚,扭头又回到山上修行去了。

原来这老婆婆就是南海老母所化,用“铁杵磨针”来点化他哩。

还有一个传说与这五朵山有关,话说建文帝在五朵山又修行了二十年。这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山上草木,地里禾苗,都晒焦了,他仍然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后来,他的头发被晒焦了,肉皮也晒烂了,他心烦起来,开口说:“山不会歪歪,遮个荫凉。”刚一住口,五朵山的一座峰真个歪了过来。他一看,吓了一跳,怕山倒过来砸着他,站起身跑了。五朵山有一个山峰现在还是歪的哩,人们叫它歪五朵。

后来,建文帝离开五朵山之后,到了武当山继续建庙修行,成为一代祖始,人们称他叫祖始爷。祖始爷在五朵山修行了四十年,虽然离开了五朵山,可心里常挂念着,每月还回五朵山看看老家,当地流传祖始爷“天天不离武当,月月不离五朵”的说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