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方城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如何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构建乡村振兴体系,走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方城县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调研。“五个聚焦”实施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兴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扎实开展粮食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小史店镇7.63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3亿斤左右。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正大集团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重点培育东嘉牧业、鸿旺牧业等龙头企业,争创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县级土地流转平台,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以上、龙头企业4家,土地流转、托管60万亩以上。以黄金梨、金木瓜、裕丹参等特色资源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聚焦生态宜居,打造和谐共生新格局。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订《方城县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方城县年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新建成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6个乡镇燃气主管网铺设。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整治月活动,清运各类垃圾33万吨。加强生态保护,完成伏牛山东麓地质公园申报及七峰山景区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施工作,推进国家战略储备林工程,新营造林11.1万亩,森林覆盖率35%以上,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杨集乡鸿旺牧业、二郎庙镇德云山七彩花田、小史店镇联沟等片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聚焦乡风文明,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放大王锋、郭春鹏、徐运芝、于松昌等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彰显“美丽河南英雄地、大美南阳好人多、方城好人多善举”的时代品牌。加强思想阵地建设,推进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馆建设,以“方城好人馆”为平台,以德孝文化村为试点,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聚焦治理有效,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健全村党组织、邻里党支部、村组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和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建设德治乡村。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聚焦生活富裕,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决胜脱贫攻坚,探索成立脱贫光荣社,实现所有贫困户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确保年脱贫摘帽。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成41所农村学校改薄任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供电、物流、信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道路公里。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大难题”影响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不够科学。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衔接不够,现有村庄规划特色不明显,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和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三农”工作队伍薄弱。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新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环境仍需提升。虽然近年农村环境总体上明显改观,但仍存在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力度不够、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上一些村民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五项建议”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思想认识。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科学编制规划。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和河南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规划编制要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加快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支持年轻人回乡创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鼓励,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提升乡村活力。全面治理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资源。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坚守环保底线,综合施策建设美丽乡村,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垃圾哪里去、污水怎么流、环境怎么变”等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群众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0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