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河南省旅游局在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推进会暨河南试点建设观摩会上,发布了河南中秋国庆“双节”旅游产品。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主持发布会每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在全年旅游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今年又适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节日相映生辉,旅游将成为老百姓享受假期的首选。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河南省旅游局提前部署,统筹全省,打造了系列节庆产品,推出了“记忆老家·传承中华、田园老家·硕果飘香、缤纷老家·乐活自在”三大主题版块的旅游内容,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推出余项活动,80余项优惠政策,涉及到景区达85个。河南省旅游局旅游促进处处长汤雁发布河南中秋国庆“双节”旅游产品主题一:记忆老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今年以来,省旅游局围绕中华传统节日,活化文化资源,打造了系列旅游产品。中秋节是以团圆、赏月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省旅游局定策划推出了“河南中秋雅乐赏听会”,定于9月21日在新乡宝泉主办。这场活动以壮美的南太行山水为背景,以先秦以来出土的河南古乐器及古乐谱复原演奏贯穿全场,以“千人朗诵中秋诗词”为亮点,以河南特色文化服饰展演为内容充实,将为消费者奉献一场传播“老家河南”诗与远方结合的、形象品牌推广的盛会。从今日起,宝泉将开启招募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用好旅游这个载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同样由河南省旅游局主办的洛阳河洛文化节,今年将同期举办首届中原文化旅游博览会。国庆期间,焦作温县陈家沟将开展“太极大师亲授之旅”活动,陈小旺、朱天才等太极四大金刚将亲自传授太极健身之道,开展太极祭祖大典、太极拳展演、公益讲座等活动。双节期间,全省各地也结合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中秋及特色民俗,奉献了一场场文化旅游盛宴。首次举办的许昌“神垕古镇钧瓷开窑节”于10月1日启动,不同的窑口每天都会有庄重的开窑仪式。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雅俗共赏的杂技艺术将呈现给每一位游客。《甲骨文里的哪些“人”》殷商情景剧将在安阳殷墟上演。巩义康百万庄园的“中秋月圆话家道”晚会和永城芒砀山“家国团圆大月饼”活动,充满团圆的味道。周口太昊陵祭祖仪式、三门峡地坑院民俗展演、商丘火神台“商文化”展演、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关公文化旅游节”、济源五龙口的“西游狂欢节”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所以,到河南来寻找记忆中的老家,将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是一次尽享河南文化盛宴的体验之旅。主题二:田园老家·硕果飘香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景观变成旅游景观,化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秋季的中原大地,满眼丰收的景象,喜庆欢乐的田园“老家”非常值得期待。伏牛山是我省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省旅游局的统筹指导下,区域内11个县市成立了伏牛山全域旅游联盟。夏季推出的“凉爽伏牛山”活动,拉开了“伏牛山”品牌打造的序幕。在丰收的季节,我们结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策划了“丰收伏牛山·陪你一起看秋色”活动,并定于9月21日上午在栾川庄子村正式启动。届时,嵩县、卢氏、内乡、淅川、南召等县也将全面开展,突出丰收特色的、“丰收民俗展演、特色农产品展销、秋果采摘”等系列农事体验,我们将联合省工会共同组织全省工会会员走进伏牛山,并盛邀广大游客一同感受去农民丰收的喜悦,体验农民丰收的狂欢。“双节”期间,大家还可以到栾川老君山参加五彩秋趣节,赏红叶,采秋果;到红旗渠体验农民丰收节暨稻田艺术节活动,传递红旗渠精神;到新安龙潭大峡谷,在世界地质公园里赏圆月;到平顶山郏县参加乡村骑游,看农产品展销和帐篷电影;到三门峡豫西大峡谷参加首届“峡谷赏秋节”,看民俗古村,品豫西美食;到灵宝寺河山采摘大枣和苹果,感受“丰收节”的果香风韵;到南阳丹江大观苑赏秋水,品秋鱼等。我们还可以去参加新郑的中华枣乡风情游,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驻马店确山县板栗节,商丘宁陵县酥梨采摘节,新乡原阳的“稻香荷韵”农民戏曲大舞台。另外,主打七零八零年代记忆的“千稼集丰收节”,以红叶为主题的“青天河农民丰收月”,以健身养生为主题的“信阳鸡公山秋趣健身养生季”,颇具农味的濮阳“顿丘农庄生态农趣节”,以“秋韵小浪底”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等,都可以使游客感受到田园老家的乡村秋趣,体验田园丰收的幸福喜悦。民宿是另一种乡村体验方式。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焦作云台山云上院子、林州太行大峡谷楼泉一号、许昌大鸿寨龙泉山庄,巩义石居部落等成排的老屋,斑驳的古井,青砖铺就的古道,古树参天的庭院,满足了人们对于乡村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主题三:缤纷老家·乐活自在河南秋季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多元而多彩。“山色秋韵”则最具代表性,各地围绕河南秋季独特的山景资源,开展的一系列赏秋、晒秋活动。每年秋天的嵩山,层林浸染,红叶妆点着悬崖绝壁;巩义竹林长寿山红叶节,曾多次被央视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6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