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目前来看,本次过程呈现出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等特点。

▲3D演示河南暴雨成因,郑州3天降雨量可灌满万个标准游泳池。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01

稳定的大气环流造成长时间降水

在地理课本中,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我们熟知的副高,一般是指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且对我国影响巨大,夏季的天气几乎都与它有关。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雨位置的影响。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大气环流形势稳定,长时间降雨成为可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

▲7月21日3时-9时,FY-4A静止气象卫星长波红外(10.8μm)增强图。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02

千里之外的台风“烟花”成为暴雨主要推手

伴随“七下八上”而来的台风送来了充沛的水汽,千里之外的台风“烟花”成为这次暴雨的主要推手。

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台风“烟花”虽然还没有登陆我国,但台风“烟花”北侧和副热带高气压之间会形成联通气流,持续地向我国黄淮一带输送,在偏东风的影响下,大量水汽从海上向河南一带汇集,形成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效率高。

▲7月20日近地面风场和水汽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水汽随着台风气流的方向源源不断吹向大陆,影响着河南当地的降水。来源:earth.nullschool.net

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台风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此次河南持续性的特大暴雨过程,此次特大暴雨不仅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而且特大暴雨范围广、落区重叠、强降水落点集中,导致洪涝灾害严重,为历史罕见。

目前,河南已有十多个国家站超过了日降水量的极值,除日降雨量外,小时降雨量也非常突出,小时降雨强度前所未见,打破了内地国家级站点1小时降雨量的观测最大值。

河南暴雨到底有多大?

从降水的极端性看,根据观测,17日到21日8时,河南已有10个国家级自动站超过日降雨量的极值,极端性非常明显。除日降雨量外,小时降雨量也突出,昨日16:00-17:00这一个小时里,郑州国家气象站记录到了.9毫米强降雨,打破了内地国家级站点1小时降雨量的观测最大值。

03

地势西高东低导致地形降水效应显著

河南独特的地形导致降水效应显著。

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河南省地形示意图。

04

列车效应降水积少成多

在气象学中,有一个词叫“列车效应”。

火车有很多节车厢,当其经过时,肯定是很多节车厢一节一节地经过。这如同排列成串的对流云降水,每一朵对流云都会产生短时强降水。当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这是降水“列车效应”的通俗解释。

此次降雨过程中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7月19日-20日河南省降水量实况图。来源:中国天气网

05

暴雨成灾加强防范

06

未来几天,河南雨势如何发展?

从雷达回波图来看,河南北部地区仍然有明显的降雨过程,郑州、开封一带降雨仍在持续。

预计未来几天天,河南省仍有降雨。

具体预报如下:22日,河南中西部有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小到中雨(5~15毫米)。

23日,河南中西部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分散性阵雨(1~5毫米),此轮强降雨过程趋于减弱结束。

07

视频解读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人民日报、新华网思客、南方都市报、大河报、网易数读、新京报、等综合报道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