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处中原,地质构造横跨我国华北与华南两大板块和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间地质、地理、生物和气候的天然分界。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南北两大板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造就出河南全省16.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分布着华北及华南型的沉积地层,也分布着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高压变质岩带,还伴随有历次构造运动产生的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遗迹等。这些丰富而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对区域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天然美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也为地学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地质遗迹资源保障。

一、地学之美

地学之美一切都源于自然与天成,这是一种和谐的美。发现河南地学之美,让我们从地学与审美相结合的角度去发现、观察、欣赏每一处地质遗迹资源的美,这种美包括景观的美、环境的美、科学的美。

神农山龙脊长城

林州太行大峡谷

嵩山构造地貌

老君山峰林地

黛眉山下黄河流

西峡长圆柱蛋化石

巨型汝阳龙科学复原图

二、河南地学美之源

河南省地质构造位置独特,地质遗迹种类多,除缺失晚奥陶世、中晚上志留世、下早泥盆世这几个时期的地层外,自太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出露,地质遗迹类型齐全,是研究我国南北地层对比的重要地区之一。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为7大类20类50亚类(下表),省级以上地质遗迹资源有处。种类多样的地学旅游资源为河南地学美之源。(1)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包括地层剖面、岩浆岩(体)剖面、变质岩相剖面、沉积岩相剖面4类。1)地层剖面包括全国性标准剖面、区域性标准剖面、地方性标准剖面3个亚类型,暂无“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地层剖面亚类。2)岩浆岩(体)剖面包括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典型中性岩体(剖面)、典型酸性岩体(剖面)、典型碱性岩体(剖面)4个亚类。3)变质岩相剖面包括典型接触变质带剖面、典型热动力变质带剖面、典型混合岩化变质带剖面、典型高、超高压变质带剖面4个亚类。4)沉积岩相剖面包括典型沉积岩相剖面1个亚类。

典型地质剖面

(2)地质构造大类包括构造形迹1类。进一步划分为全球(巨型)构造、区域(大型)构造、中小型构造3个亚类。

地质构造类景观

(3)古生物大类包括古人类、古动物、古植物、古生物遗迹4类。1)古人类包括古人类化石、古人类活动遗迹2个亚类。2)古动物包括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2个亚类。3)古植物包括古植物1个亚类。4)古生物遗迹包括古生物活动遗迹1个亚类。

中华贝贝龙化石

中华贝贝龙科学复原图(据蒲含勇)

古生物化石

(4)矿物与矿床大类包括典型矿物产地、.典型矿床2类。1)典型矿物产地包括典型矿物产地1个亚类。2)典型矿床包括典型金属矿床、典型非金属矿床、典型能源矿床3个亚类。

煤矿、铝土矿、大型露天钼矿

(5)地貌景观大类该大类包括6类,河南拥有岩石地貌景观、火山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5类,缺少海蚀海积景观1类。1)岩石地貌景观包括花岗岩地貌景观、碎屑岩地貌景观、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黄土地貌景观、砂积地貌景观5个亚类。2)火山地貌景观包括火山机构地貌景观、火山熔岩地貌景观、火山碎屑堆积地貌景观3个亚类。3)冰川地貌景观该大类包括3个亚类,河南仅有冰川堆积地貌景观1个亚类,缺少冰川刨蚀地貌景观、冰缘地貌景观2个亚类。4)流水地貌景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流水堆积地貌景观2个亚类。5)构造地貌景观包括构造地貌景观1个亚类。

多样的地貌景观

(6)水体景观大类包括泉水景观、湖沼景观、河流景观、瀑布景观4类。1)泉水景观包括温(热)泉景观、冷泉景观2个亚类。2)湖沼景观包括湖泊景观、沼泽湿地景观2个亚类。3)河流景观包括风景河段1个亚类。4)瀑布景观包括瀑布景观1个亚类。

精彩纷呈的水体景观

(7)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包括地震遗迹景观、陨石冲击遗迹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采矿遗迹景观4类。1)地震遗迹景观包括古地震遗迹景观、近代地震遗迹景观2个亚类。2)陨石冲击遗迹景观包括陨石冲击遗迹景观1个亚类,河南暂无该类遗迹。3)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包括山体崩塌遗迹景观、滑坡遗迹景观、泥石流遗迹景观、地裂与地面沉降遗迹景观4个亚类。4)采矿遗迹景观包括采矿遗迹景观1个亚类。

山体崩塌

三、河南地学美景的地带性分布

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与地学美景分布地带性特征明显,根据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结果,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太行山地区、崤山—嵩箕山地区、小秦岭—伏牛山地区、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等基岩山区、黄淮海平原地区地质遗迹遗迹零星分布。从河南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及资料特点以及地质遗迹类型组合来看,地质遗迹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根据河南省典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三山一河”的地质遗迹资源分布格局划分方案。“三山一河”是指位于我省境内北部的南太行山、西部的小秦岭—伏牛山、南部的桐柏山—大别山和横贯省境中部的沿黄地区。

河南省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

1、山雄水秀的南太行山太行山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为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的界山,根据地域分布,习惯上把位于河南省的部分称为南太行。地质上太行山位于华北陆块南部,在长期稳定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具体表现为,太古宙古老的变质岩形成结晶基底,不整合覆盖在其上的主要为层状分布的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和古生代寒武纪与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生代以来,在构造抬升背景下,这些地层分布地区形成了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峡谷间列,谷壁如墙,崖台似梯,山峰棱角分明的地貌景观,使南太行地区成为我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南太行典型地学旅游资源

2、造山运动的杰作秦岭—伏牛山河南的东秦岭、伏牛山,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造山过程的典型地段。伏牛山是秦岭东延河南的主脉,是河南地势最险峻、分布面积最大的山脉,号称八百里伏牛山。伏牛山山形陡峭,气势浩然,奇峰异洞遍布,涧溪瀑潭交织;林海莽莽,生态多样,四季景色异彩纷呈。

伏牛山典型地学旅游资源

3、高压、超高压地质背景下的桐柏—大别山桐柏山—大别山处于中国中央山系不仅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闻名世界的超高压变质带及其特征岩石——榴辉岩对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地质构造、岩性岩相建造、花岗岩峰丛、古火山、水文地质遗迹等,是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景观富集区。

桐柏山-大别山典型地学旅游资源

4、古老而又年轻的黄河旅游带相对于有46亿年地质历史的地球,黄河15万年的历史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就是这区区15万年,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仍然可以说是很久很久。黄河起源于流域上一系列古湖的彼此贯通,它贯通史上最后的一道拦路虎就是位于河南三门峡以西的三门古湖。河南黄河旅游带以黄河为轴线,西起三门峡-东到商丘芒砀山,包括崤山、嵩箕山地、黄淮平原。西部以黄土地貌和低山丘陵为主,小浪底水库以上形成了许多开口向黄河的峡谷地貌。东部为广袤的大平原。黄河在这里南北滚动数万年,沿途围绕着黄河的形成与演化、围绕着黄土与黄土地貌,围绕着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化,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讲好黄河故事,特别是黄河地学故事,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旅游带典型地学旅游资源

作者:章秉辰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九三社员,河南沁阳市人。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了60余项中央与省级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