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曾倩通讯员廖涛王磊4月19日,谷雨时节,一簇簇一尺多高的野菊花,在雨后显得格外翠绿娇嫩,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连片种植的野菊花基地,暗香浮动,绿海翻波,一望无际。45岁的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村民崔志群,蹲在田地里精心侍弄野菊花苗,细心地拔掉隐藏在菊花丛中的杂草,看着壮硕的菊花苗心里乐滋滋的。去年他家种了5亩地野菊花,一亩收入多元,共计收入一万五千元。今年,市场行情看好,他又多种了一亩,预计6亩野菊花,秋天菊花能收入两万元。自年起,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成立野菊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本村大力发展菊花产业,通过“支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大规模流转土地,发动群众种植菊花余亩,每亩收益多元,带动全村30余户致富增收,野菊花成为乡村群众致富的朝阳产业。马市坪乡地处伏牛山腹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境内有山茱萸、连翘、杜仲、天麻、猪苓、茯苓、野菊花等中药材十几种。其中,山茱萸万株,连翘亩,杜仲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非常适宜种植中药材。近年来,马市坪乡结合实际,抢抓机遇,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乡域特色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实行“三包三统一三标准”管理,即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标准化育苗、标准化种植、标准化采收,产量产值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中药材产业呈良性发展态势,品牌优势日益突显。年,该乡被命名为南阳市首批中药材特色乡镇,被华润三九公司评为道地野菊化种植基地。南召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南北方交汇区,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四季分明,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南召人民自古形成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药”的民俗风尚,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南召县马市坪乡邀请省中药材方面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指导,联系河南微谱技术检测研究所对乡域土壤进行成分分析,经过综合论证,杜仲、野菊花、连翘等中药材适应本地气候,群众认可度高,种植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适宜规模化种植,能够有效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决定在全乡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推广野菊花。目前,全乡种植各类中药材1.2万亩,年实现产业收入余万元。在大规模种植的基础上,马市坪乡通过知名乡贤牵线搭桥,邀请华润三九药业赴南召县开展中药材考察,就生长环境、产业现状、群众基础、行业前景等进行分析研判,成功促成华润三九集团以“订单”农业模式,把马市坪乡确定为华润三九集团菊花原材料种植集采基地,进而辐射带动全县4个乡镇种植野菊花0亩。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有“领头雁”,南召县马市坪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培育了以野菊花种植加工为主的南阳金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杜仲胶、杜仲籽油等杜仲提取为核心的南阳金蕾集团有限公司,争取统筹整合资金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座,为拉长野菊花产业链条提供了强劲动力。南召县以“规范发展中药农业、壮大升级中药工业、推动拓展中药商业”三大改造为抓手,在“十大品种”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了10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全县相继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扶持建立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个。年12月河南省公布了第一批道地药材目录50个品种,其中,25个品种重点产区为南召县,占据河南省中药材种植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南召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5万亩,产量余吨,产值8亿多元。其中,辛夷面积达25万亩,产量占全国70%,年产干药吨。山茱萸种植面积14.3万亩,年产干药吨,杜仲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南召县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的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7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