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洛阳的历史可谓极尽辉煌,是名副其实的“十三朝古都”。但是,洛阳的辉煌和长安是分不开的,在陆上丝绸之路极其繁荣的唐朝以前,长安和洛阳是帝国统治核心的双子星,武周时期甚至是地位极其高的“神都”。但是,当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败,长安和洛阳也随之水落船低。但长安的命运明显要比洛阳好太多,在西安宋朝以后作为西北重镇到今天的西北第一城,西安的发展虽然大不如前,但是终归还是陕西省的省会,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洛阳,不仅失去了国都的身份,政治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成为河南省一个普通地级市,经济地位更是掉到3线以下!同样是曾经的钻石,为何西安只是掉到了白银,洛阳就掉到了青铜以下了呢?为何古今反差如此之大?静夜史认为有几个原因:1、地形不好地形不好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而历史上城市发展直接影响今日城市的规模。洛阳就是吃了地形的亏!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分析过地形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即:好的地形如同如同卧铺,对于长途旅行的乘客不是必需,但是有了会更好!而洛阳不行!洛阳的三面阻山,西有中条山、崤山,南有熊耳山、伏牛山,东有嵩山。唯有北面没有大山阻挡,不过有黄河横亘于北。洛阳和长安一样,是典型的四塞之地,这种城市地处山地平原中心,四周有关口扼守,比如“洛阳八关”,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防御态势,这是洛阳能层位长安陪都甚至国都的最大优势。但是,由于洛阳平原的面积远远小于关中地区的“八百里秦川”,导致洛阳一旦被周边势力围困,势必很快陷入困境。因为洛阳盆地面积狭小,不足以支撑洛阳的消耗。因此,历史上洛阳必须和长安联袂,才能形成稳固的局面,长安和洛阳互为后方,可以有效支撑帝国核心的稳定。不过因为洛阳盆地狭小,意味着洛阳经济腹地面积狭小,对洛阳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掣肘。尤其是和平年代,洛阳的地形和东部平原上的城市相比明显后劲不足。省会的选择,要么是本省最大的城市,要么是最具有潜力的城市,洛阳因为地形的限制,特别是长安的陨落,从此彻底掉出一线城市的序列!2、区位不好一般而言,一省的省会基本都靠近本省的自然中心,这样对周边各地区的距离相对均衡,有利于拉动周边各地区的发展。洛阳虽然靠近“天下之中”,但是对于河南省而言,位置确实太靠西了。一般来说,如果河南平原东部没有大的城市,洛阳还是有机会成为河南省省会的,毕竟相比于地理位置的居中,带领全省经济更上一层楼才是主要目标。但是洛阳的东边,实在都不是些等闲之辈。我国有八大古都,分别是: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安阳、洛阳、郑州、开封。河南省占四个!所以洛阳并不孤单。不孤单带来的是没机会,因为洛阳做过国都,郑州和开封也做过国都,特别是开封,在北宋时期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哪一点比洛阳差了?唐朝灭亡后,长安和洛阳陨落,开封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伴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经济重心也开始向南移,东南地区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这样的条件下,谁更靠近东南,谁的经济发展潜力就越大。很明显,开封最明显。北宋时期,大运河不再经过洛阳直通长安,而是在开封中转,开封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成为河南最发达的城市!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后,开封一直是河南的首府直到建国以后。近代以后,随着平汉铁路的修建,郑州开始成为新的交通枢纽。随着郑州的崛起,开封也逐渐衰落,属于洛阳的机会彻底失去!概括起来,洛阳的兴起,和长安紧密相关,和帝国的主要进取方向密不可分,所以洛阳成为“十三朝古都”。而洛阳的衰落,则是和河南省的全省发展大局相关,因为洛阳位置较偏,所以难以成为河南省省会!所以,洛阳出现了从一线到四线的巨大落差!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6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