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子恩仇记(连载七)

雪二套

第七回:磨盘谷英雄聚义,众百姓安居乐业

数天以后,伏牛山的一个大山坳里突然来了一帮青壮年在此安下了家。这里山高林深,层峦叠嶂,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进得一个狭窄的山口,里边就是一片数十里的平地,山坳西走便已无了路径,只能供人向上攀爬,西走数十里便是原始森林。山坳向东的下游则是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河流。顺着河流东走有大小不一的水流注入,绵延百里流入平川,从而形成了流向豫南平原的沙河。这山坳名叫磨盘谷,所谓磨盘谷是指谷里的平地犹如磨盘状的周圆。这片磨盘状的土地含有部分黄沙粒,非常适应植物生长。山坳西侧有一条十多米宽的水流,这水流在夏季下大雨时会有滚滚的洪水卷着大粒的臭石粒奔向下游。春冬季则是一溪涓涓细水。就这样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大部分土地却一直荒芜着没有人耕种,只有两户无儿无女的老者靠锄头种植三两亩土地,一年下来所收获粮食也不过够吃而已。据这两户老者说,这里过去也曾居住着数十户人家,由于世道混乱,常有一些匪盗混进来抢劫杀人。为了活命这数十户人家便搬出山坳到山外人多的地方去了,因此这里的土地就一直荒着没人耕种。只有他们两家无儿无女,况又年迈,又没有多余的粮食,就是土匪来了也没有什么值得抢劫的,所以就像世外人一样地在此生息。

好一个路远山深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这帮亡命天涯无处藏身的年轻人的理想去处。寻得这样一个路远山深荒凉之地住下后,他们一直慌慌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着他们便伐树割草,在几座倒塌的房屋基础上盖起了几座房屋。又出山购买了农具、种子和几头耕牛,开荒犁地、播种,过起了自种自吃的田园生活。白天他们耕作田地,晚上习武练功,闲时还捕猎野物食享美味,真是好不自由、痛快。可这九个人尽管努力耕作,但毕竟地多人少,他们根本种不过来。于是便让两家老者外出,请那些原先在这里生活的农民和无地的人来此耕种。这里不但不收税纳粮,还无偿给他们耕具种子,并保证他们在此安全生活。此等好事人们应该蜂拥而至,但宣传多日敢来者却非常少,就连已来这里的几户也是疑虑重重,冷眼观望。他们不相信天下竟有这等好事,这些好的承诺后边是不是藏着一个骗局。最让他们不相信的是,对于这九个人的根底谁也不知道。既然这九个人这样有钱,他们又来这深山里干什么?就是抢来的钱也未必这样往外扔,难不成是群傻蛋?这事即使是真的,他们外地来的几个人就不怕土匪抢劫吗?

有一天从下边上来五个青壮年男人,这几个人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赤着臂膀,腰里还别着杀猪刀。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见豁子他们几个正在田里干活,就对着他们大声叫喊:“喂,你们谁是当家的?赶紧过来一趟!”豁子见来人叫喊,便放下手中农具慢慢走了过来。没等豁子说话,那个走在前边的粗壮的黑汉便对着他气凶凶地问道:“你们是哪里人?为什么到这里来?”豁子见来人如此蛮横又凶神恶煞的,料定这几个人是来找事的,也就阴沉着脸冷冷地说道:“是哪里人需要你知道吗?”说话的黑汉见说话的是一个豁子,便轻蔑地说道:“哈,当家的还是个豁子。你这个豁子,你知道这地是谁的吗?也不打听一下就来种,是何道理?”豁子不慌不忙地反问道:“是你们的地为什么让草长这么深不来耕种?”“那是我们不想种,不种也是我们的。”黑汉说道。豁子听了对方的话又反问道:“你说地是你们的,你们有地契吗?”“没有地契也是我们的,当初是我们上辈开的荒,没有地契也是我们的地。”黑汉又说。豁子又说道:“你们开了荒地就成你们的,你们不种了地又荒了,我们又开了荒地就是我们的。这有什么不对吗?”黑汉听了豁子的话,便大怒道:“你这个豁子,少给我狡辩,识相的给我卷铺盖滚蛋,要不然就叫你们缺胳膊少腿地爬着走。”豁子听了黑汉话说到这份上,便又冷冷地说:“那好吧,我们今天还就想缺胳膊少腿地爬着走呢!”这几个来人此时见黑汉一使眼色,便动手从腰中拔刀。此时在一旁的黄毛早已听得怒火中烧,见此情景便一步冲过去,两手抓起两个人的后背衣服用力往上一提,大叫一声:“给我一边去。”话音落地,只听得一声闷响,两个人便左右飞出丈余,趴在地上来了个嘴啃泥。其他三个人还没回过神来,便见三个圆石块“啪啪啪”三声响便疾飞到了三人膝盖骨上。只听三人大叫一声,便抱着膝盖滚在地上,一阵哭爹叫娘。

这场冲突半分钟之内就已结束。气势汹汹的几个人一齐跪在地上连连哀求:“师傅,饶过我们吧。我们几个有眼无珠,不知列位英雄到此。从此以后我们便是你们的徒儿,你们叫我们向东,我们绝不向西。”

小李子走到他们跟前厉声说道:“你们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就你们几个,我们兄弟几个随便一个十分钟之内叫你们立见阎王。愿意在这种地就留下,不愿种地就立马滚蛋。再来寻事就把命留下。”

此事发生之后,山下方圆数十里人们都传开了,说是磨盘谷来了一群行侠仗义的侠客。他们一个个身怀绝技,武功高强。他们打富济贫,扶危济困,专门收留那些缺衣少地的穷人。很快就有不少人闻讯而来,数日之内便有数十户来此安家,当然也有些年轻人是冲着学功夫来的。豁子几人帮他们定居下来,划分土地让他们耕种。让他们白日种地夜里学武,还为他们解决困难,调和纠纷。俨然似一个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农家王国。不久谷内的地分完了,谷外下游的河沟两旁山脚下也都住上了人家。没过两年这里便聚集了二百多号人。在这里没有官府没有官员,只有为他们服务、为他们保驾护航的九位师傅。

再说豁子九人,随着来此生活劳作的人员增多,他们所带来的财物也日渐减少。小李子便献策,并自告奋勇扮成做生意的商人或乞丐出山外暗查踩点,对那些欺压穷人的地主老财、城中为富不仁的官绅进行劫财,然后运进山里供大家使用。随着山外有财人家里连续被劫,这些被劫的有钱人便纷纷报之县衙,要求对这些劫匪进行抓捕。初时现任的赵县长听了那些被劫富人的急报倒也不以为然。他认为该县紧依八百里伏牛大山,藏几拨土匪盗贼、抢几家富豪人家倒也正常。毕竟是世事混乱,就连皇帝老子的江山都朝夕不保,谁还有心思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报案的人多了,况且这些被劫的富豪与上峰官衙和县里同僚都有一定的关联,在这些同僚和上峰的一再催促下,县长才派人四处打探。打探数日,只听说这伏牛山深处现藏一股武功高深的土匪,但他们藏在何处,却无从得知。为了例行一县之长的责任,他只得指派县里的护防及警察大队进山剿匪。然而这连绵八百里群山里,数不尽的岭岭山山,沟沟叉叉。山连岭,岭连山,沟通叉,叉通沟。大山深处走数里不见一户,有五七户人家在一起的应该就是村庄。绝大多数山沟不能通车,只可步行。这警察大队数十人早早进山,摸黑回来也难巡完一山两岭。就这样一直巡了半月,这一日竟摸到了磨盘谷。进谷一看这里边竟住着几十户人家,倒也有些惊喜。一则可以问问信息,二则也可寻些茶水以解口渴。但见这谷里的农民在田地三三两两分散着干活,并不看他们几眼。这些警察感到几分奇怪,连问几拨人可见过土匪,但他们却连连摇头,都是三个字“没见过。”话后便不再理他们。这些警察何曾这样被人慢待过,他们恼火了,但为了寻水止渴带头的警察只得忍着性子说道:“老乡,请你们回家端些茶来,我们是来帮你们巡查盗匪的。”连问几遍才有一人慢慢说道:“我们正忙着呢,等我们下工了再给你们烧水喝。”说完便又扭头忙去了。警察怒了,带头的那个像是当官的开口便骂了起来:“这些山野刁民,分明是在掩藏匪盗。走,到屋里给我搜去。”几个警察刚进一家农户,就听得有人高喊:“有贼了,快来抓贼哎!”喊声过后便见这些三三两两的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飞奔进家,转眼便拿着土枪从家里出来对准警察边喊边放枪:“土匪来了,快打土匪。”顷刻之间几十支土枪对准这些警察“轰轰”打来,接着周边又有数不清的人拿着刀棒喊着“抓贼哎”,从四面八方奔来。这些平时只会拿着刀枪吓唬老百姓的人何曾见过这种局面,没等领头警察说话便一齐调头往谷外猛跑。直跑出数里还听得后边“轰轰”的鸣枪声和阵阵的呐喊声。自此以后,县里的警察再也不敢来这层层深山里剿匪了。生活在磨盘谷的农民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交粮不派款,困难有人帮,不担心官府来扰,不害怕土匪来抢,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作者简介

雪二套,河南省襄城县人。农村基层干部,曾获“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人物”等称号。热爱地方文化事业,主编并出版有《尚庄村志》。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先后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观音”显灵》《古猿和队里那些俏娘们》《风雪之夜》《人间天河》《大柳树村的枪声》等多篇。

主办:襄城县作家协会

纸媒支持:《紫云山》文学季刊

刊头设计:杜文奇(襄城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刊头题字:王鹏(襄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本期编辑:窦永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