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洛阳地位显赫。放眼全国,恐怕也就只有北京、西安能与其比肩。从司马光的诗句中即可窥出一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洛阳,几乎每个人都能对这个城市数千年的过去侃侃而谈,并从中生发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源于十三个朝代的繁华烟云,源于牡丹花开的富贵雍容,源于道学、理学发祥地的智慧气度。洛阳是名副其实的古城,有着多年的历史,其中年是建都史,夏商周都一度定都于此,而在汉唐盛世,洛阳不是首都,便是陪都。“神都”印象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多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先后共13个王朝在此定都,有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行遍洛阳洛阳旅游景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里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4-5月以及秋季是洛阳旅游旺季。洛阳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4月气候温暖,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特别是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牡丹花会”时,更是人头攒动,满城皆花。4月底-5月中,有“樱桃节”。洛阳独树樱桃,个大肉厚、味纯甘美,汉、魏、晋、唐、宋,一直是朝廷贡品和宗庙祭祀的佳果。到“十里樱桃沟”,品美果,赏美景,至则忘返。洛阳是个古老的城市。当你走进老城,你一定会深深地迷恋她那质朴的气息。她就像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在等待着你去细细品味;她更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等待着与你倾心交流。老城里最不缺的就是一座座瓦片屋顶的小楼,木刻的屋檐、窗棂、还有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都在向你讲述着洛阳曾经的辉煌。四月的洛阳城牡丹怒放,城内变成了“国色天香”的海洋。细嗅芬芳,置身花海,动人的牡丹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醉人其中。龙门石窟的鬼斧神工,让你不得不赞叹古人技艺的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历经岁月更替的白马寺,依然在古城中静默如初,散发着她的光芒。在老街闲庭信步,细细品味她的内涵与风韵,让历史诉说,让时间停驻。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繁可简、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相传袁天罡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位于洛阳老城区的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也称为“十字街”,自古乃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国之后这里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这里更是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如若初来洛阳亦是可以来这里品尝一下洛阳的小吃,感受一下这里的风情。每当初春时节,整个洛阳城都会融入花的世界,四方游客云集于洛阳城,来感受牡丹带给人们喜悦,这时乃是洛阳小吃一条街最为热闹之时,青石板上的道路哦,古色古香的门脸,高挑的红灯笼,给这条小街上装扮上节日的气氛,来到这里人们无不称赞道美。洛阳小吃一条街每晚6点准时营业,直至深夜,白天到这里你是看不到夜晚的繁华与美丽。所以初到洛阳的朋友一定要在晚上来这里感受一下。(来源:中国铁路文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