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多山,除了里伏牛山,还有一座叫“熊耳山”的山脉,横跨嵩县、宜阳和洛宁三地,嵩县开发出了“伟人仰卧”的天池山景区,宜阳县开发了主打西游文化的花果山,洛宁县也有一个神灵寨景区。今年70岁的王大叔就住在宜阳县和嵩县交界的花山村,每天早上8点多,开始背着一小袋山货,翻过界岭“偷渡”到嵩县的天池山景区,沿小路走20来分钟,就可以到达天池景点。“我以前没来过,都是老伴儿过来,今年不是她没有了,我在家闲着没事,也过来碰碰运气,就没带多少东西,卖完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块钱。”大叔告诉作者:虽然这儿的天池山景区属于嵩县,在他年轻的时候,山上的耕地却都是花山村的村民在耕种。“嵩县那边的人都在山底下住,就我们住在这山顶上,招个病(看病),赶个集了,以前都是从这边下去,去嵩县比去宜阳还近点。”山顶上挖出来一道能过去农用车的壕沟,沟边竖立着界碑,这面属于宜阳县,另一面就是属于嵩县。花山村位于宜阳县花果山乡的山顶之上,全村人口余人,十几年前开发花果山景区,热闹过一阵子,现在,年轻人大多都搬下了山,村里连一个小学也没有了。“这原来都是我们种的地呀。现在是老了,拿30斤东西过来,走走也得歇歇,年轻着那时候,挑一百斤担子也不觉得累。这些树,当时都是我们种的,就包括那天池,也是我们挖挖垒垒。”一直以为天池山的天池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水塘,却不料大叔说竟然是他们那一代人挖出来的。“原来吧,有一个小坑,地下有泉眼,也不大,这块地方是个(方言:沼泽地的意思),长多深草。那时候不是国家大搞农业,兴修水利,只怕干了有一年吧,我记得挖了一丈多深,挖出来这么大一个水库。那时候年轻,能吃能干,现在可不中了,像你们这年轻人,就干不了那活。”指着“天池”,大叔告诉作者他年轻时候在这儿干活的情况。初冬的天池山,红叶已经落尽,只剩下池边的杉树,黄中带着一丝红意,倒影在水中,远处的小亭子,已经坏了一面栏杆,地板也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现在没人管了,天池山、花果山都一样,刚开发那几年,参观的人多,还有人维护,现在没啥人来了,也就没人管了。界岭那儿,原来还有人收票,过来10块钱,咱今天过来,不也没人么?”找了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大叔掏出来袋子里的山货:几包煮熟的板栗,不过是野生的,个头比较小;晒干的连翘花,可以泡茶;野菊花;山核桃、山茱萸。大叔说卖10块钱一包,孩子开了一个农家宾馆,原本是给在家里住的客人们准备的,最近没什么生意,就带过来,看能不能卖点钱。作者数了一下,正好10包。“叔,你是在家计划好的吧?刚好10包。”大叔笑了笑,没说话,解开一包,抓了一把板栗递过来:“吃吧,一天能把这卖完,就算不白跑,卖不完回家都扔了。”给钱,大叔不要。“一路上喷哩怪美,给啥钱呢,装起来吧。”大叔的儿子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家宾馆,花了40万,今年前半年因疫情封山,只做了暑假两个月生意,大叔大概算了一下,能挣2万多块钱。“光还贷款还得好几年,娃子都出去打工了,就儿媳妇在家。我也没跟他们一起住,出来不敢叫俺娃子知道,知道了光说我。我说我是出来散心的,光凭这,够弄点啥?”离开大叔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多,山下还没有上来一个人。“夜个(方言:昨天)我等到12点,才上来仨人,也没有买东西,一直到后晌三四点,东西才买完。咱没有那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1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