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域概况

  寺湾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城西南部56公里处。豫鄂两省结合部,国家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丹江、淇河穿镇而过。省道穿横贯东西,国道、“三淅”高速纵贯南北,构建了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

  全镇辖29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4.1万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万亩,荒山丘陵12万亩。

二、镇区内旅游资源

  寺湾镇地处秦岭山系余脉延伸地段、伏牛山南麓,属伏牛山地质公园一部分。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立体的气候,多样的特种、丰富的水源、充足的电源,没有污染的空气,是创造奇迹的梦幻之地。自新石器以来,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厚重文化,由此衍生了不少闻名于世的人文景观,为寺湾旅游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范蠡故里三户城

  在丹江、淇河交汇的东岸高湾村(解放前称高泥湾)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春秋时越国大夫、商圣范蠡的故里——三户城。对于这一结论,谭其骧教授主编之《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和第二册中,均明确标明“三户亭”位于丹江、淇河交汇处。而“三户亭”的这一专有地名在全国仅此一处,无有二例。年9月南阳市商圣范蠡研究会之所以在淅川召开“范蠡经济思想”研讨会,就是因为范蠡故里在淅川。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专家、学者、教授云集一堂,发言中大家一致认为范蠡故里在淅川县寺湾镇无疑。当时全国新闻媒体对此予以了大量报道,一时曾轰动全国。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就曾明确指出,范蠡故里在淅川。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夏冠洲曾有多篇文章都论证了这一结论。他和河南黄河画院画家尚兆凡先生还曾莅临风景秀丽的寺湾考察,对如何开发圣寿寺和三户城,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宝贵的意见。淅川县史志办吴云贵先生编著的《范子研究》一书中也收有多篇学者论文,论证了范蠡故里在寺湾。因此,现在如果开发范蠡故里,必将会吸引大量游客,给投资商带来丰厚回报。

  2、圣寿寺

  圣寿寺,始建于北宋哲宗元年(年),坐落于淇河西岸、丹江北岸的前营村,是一座为规模宏伟的大寺院,在佛教界地位很高,寺湾镇之名亦即由此而来(参见后附碑文)。圣寿寺历经元、明两代兴废迭更,以致寺院被毁,墙垣倒塌,几成荒野。清代顺治十三年(年)曾获修缮,民国二年又经寺湾几大家族集资修缮一次(均有碑文记载附后),并增建了附属建筑杨寺庙和娘娘庙。可惜在“文革”中,所有的寺院建筑均被拆毁,现仅存寺院遗址。圣寿寺历史悠久,传说众多,影响巨大,为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3、其它旅游景观资源

  寺湾镇其它人文景观资源还有很多,例如:境内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汉代崖墓群文化遗址,均被县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党岗村的秦汉时期置的颇为有名的丹水县遗址,清凉寺的温凉寺遗址,夏湾村秦置许昌县上下古城和汉代古墓群遗址,西营宋墓和大象牙化石,(原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水田峪的古寨和石头房,三泉沟的鳖古洞和马股洞,柳林沟村的东天池坑、西天池坑,大峪沟村的将军寨、擂鼓台,老庙村的洞峡等。上述这些众多的景点彼此相距不远且连为一片,特色鲜明,有望形成一个精品游览旅游圈,途中还可享受田园果品采摘之乐。

  三、连接周边的黄金旅游景点

  寺湾镇东有南阳诸葛亮躬耕地、张仲景医圣祠、百里奚故里宛城故址;内乡县县衙、宝天曼、五龙潭;西有荆紫关清代一条街,一脚踏三省界碑;北有西峡县恐龙化石遗址苑、鹳河漂流、白羽城遗址;南有淅川丹江大观苑、仓房香严寺、坐禅谷和闻名于世的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等旅游景点。

  四、欢迎和期待

  商圣范蠡故里和宋代圣寿寺,仅淇河一河之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意蕴丰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前景可观,是亟待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山环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又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沿江村,这两大旅游资源遥相呼应,又正好处在旅游的黄金地段。为此,诚恳欢迎、期待全国乃至国外的各界财团、社会贤达、商界名流和慈善家们,一起踏上这方厚重神奇的净土圣地,为重建范蠡故里和圣寿寺献计献策,共襄这一功德善事,并联手开发极为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

  为了感谢投资人的慷慨解囊,将在各景点内建立碑廊,把投资人事迹树碑立传,使之名垂千古。

  撰文:夏冠洲(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党振宇

  王秀山

  资料提供:王光宇

  王秀山

  联系   联系人(王先生)

  (党先生)

  (王先生)

  -

  -

  传真:-

  网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