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科学窥探者,为何如今河南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特大暴雨,从而引发洪灾现象呢,这是否跟人类活动有关?接下来将带大家一探究竟!

相信大家对古代洛阳都不陌生,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便成为历代皇朝帝都,长期以来占据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汉魏时期,洛阳一度成为了有名的大都城。也正因为如此,河南省自古以来都是人烟兴旺之地,加上地势平坦,不断积攒人气。有人烟的地方,自然不会缺少耕地。其实上古时期的河南并不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粮食大省,耕地面积1.亿亩,居全国第三位。而是森林覆盖率高达63%。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张,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少。发展到清代初期,河南人均耕地面积高达4.56亩,而森林覆盖率却仅仅只剩下0.6%,森林不断被砍伐之后,随之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多。虽然在上古时期也曾发生过洪涝灾害现象,大禹治水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灾害,但是清代发生洪水现象更为明显,几乎每4年就会发生一次,整个清代时期,在河南地区发生过较大,或者特大洪水就有62次以上。还有上个世纪令人印象最深刻,损失最惨重的年花园口大决堤和年75.8特大洪灾事件。虽然现在河南森林覆盖率恢复到20%以上,但依然避免不了洪水泛滥现象。

河南之所以容易发生特大暴雨,除了古代人为因素之外,其实地势因素以及季风性气候,也是河南频繁发生暴雨的主要原因。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到热带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呈现高温多雨。冬季受到极地低压控制,形成寒冷干燥天气。加上河南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势,东部为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而西部则为太行山、伏牛山山脉及其延伸的低矮丘陵。当夏季暖湿气流从海洋吹来时,受到西部太行山,伏牛山等山脉阻挡,水汽无法继续向西移动,因此,大量积雨云停留在河南上空。使得该地区一旦发生降雨天气,便成为典型的迎风坡降雨重灾区。

或许大家会疑惑,河南年均降水量为-毫米,相比于广东地区,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那为何广东很少出现洪灾现象呢?那是由于广东靠近沿海地区,并且地势多为山地丘陵地势高低起伏,河流纵横交错,一旦发生强降雨天气,雨水很容易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反观河南,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没有地势优势,并且没有位于沿海地区,再加上黄河为著名的“地上河”,不但不能助力河南泄洪,反倒会给河南带来更大的洪水灾害,一旦黄河水位高涨漫过河堤,便会直冲河南而来。

除此之外,由于河南城市发展起步早,早期城市建设时地下泄洪系统较为落后,即使后期进行过维修,但是资金成本较高,根本无法实现全部疏通。这也是导致河南每次发生特大暴雨,都会淹没城市的主要原因。

种种原因合在一起,才导致河南地区频繁发生洪水灾害,除了上面所讲到的因素之外,极端天气频发,也是导致其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纵观最近几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冬天穿短袖的现象,这也在不断提示着我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只有爱护环境,才能长治久安。好了,本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想了解更多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