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支付宝首页搜,现金红包人人有份,速领!

1-邓州能不能守住古邓国?中国历史地图找邓州之一

01

新石器时期(居今6-7千年)

邓州作为一座城市,至少有多年的建城史。而八里岗遗址的发掘,又把邓州城附近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历史上推至六七千年,几乎与华夏文明同步。

02

夏、商、周古邓国(公元前元左右)据《明嘉靖邓州志》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夏至春秋早期邓州就是诸侯国邓国国都的所在地。公元前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年的历史。如图所示,北至伏牛山南麓、南至汉水以北、西至丹江岸边、东至唐河沿岸,均为邓国故地,涵盖了南阳盆地的核心地带,包含了邓州、新野、南阳、镇平、内乡大部分地区及湖北襄阳的北部地区。

03

春秋早期,公元前年左右

春秋初期诸侯国地图,邓国处于南阳盆地核心区域,北邻申国、东接唐国,南边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今襄阳市襄州区张湾镇)。

著名考古学者、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明确指明邓国在河南邓县(今邓州市)。童书业在《古巴国辨》,吕思勉在《先秦史》诸文献中,均准确无误的指明邓国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但是,上世纪80年代,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对襄阳西北十多里的邓城村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一些带铭文的青铜器。因此,有湖北学者认定,这里就是邓国都城。

邓国都城在河南邓州,西汉、西晋时期从未有过异议。《汉书》卷28《地理志上·南阳郡》辖36县,其中有邓县,应邵注曰:“邓国侯。”表示邓县乃邓侯故地。南郡辖18县,无邓县。《后汉书》卷32《郡国志·南阳郡》条云:“邓有鄾聚。”注云:“《左传·桓九年》,楚师围鄾。”也表明邓国在南阳郡内,而南郡词条的解释下则无邓县或邓地。

且邓城遗址无论等级还是规模都不能合乎诸侯国都的规制,应为邓国亡国后楚国安置邓国贵族的地方。但如今襄阳城市级别为邓州所不能及,地级市施加的影响力延伸至后来的教科书、图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历史地图上标注的汉水北侧邓国国都。

邓城遗址地处邓国范围南缘,与当时强大的、侵略成性的楚国仅一江之隔,无论从国防安全考虑,还是统治需要,这都不会是国都位置之选。

同理,楚国灭邓后,把邓国贵族安置在尽可能离自己原统治区域更近的地方,方便监管,以随时扑灭其复国可能的火苗,这才更符合逻辑,邓城遗址所处位置显然就是个适合的地方。

2-从邓州的古称“穰”,看南阳盆地能否称“宛”——中国历史地图找邓州之二

04

战国后期,公元前约年

楚灭邓国置穰邑,公元前年韩国袭楚得之,秦国随后又打败韩国取穰。邓国之地冶铁业发达,邓师铸剑闻名天下,春秋战国邓国的故属宛城继承这一传统,为全国的冶铁中心。秦代宛、穰是南阳郡两座规模最大的城邑。

05

秦代公元前-前年

邓州在秦代置穰县,属南阳郡。与宛县为豫西南、鄂西北地区两个较大的城邑。

南阳市古称宛,现在可以互为代指,但是究其源——春秋战国时期,这却是两个名称、两个概念。南阳在春秋战国时间是一种地理概述,凡山南水北之地皆可谓南阳。所以这个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如春秋的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区。

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为晋山南黄河北,在山西上党地区。而今南阳在战国时期为楚韩之地,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如今江苏有南阳镇,而与华夏文明同源的日韩亦有称南阳之地。

有人把如今的南阳盆地与“宛”的字义结合在一起,认为宛就是指南阳盆地,这其实是错误的。“宛”通“碗”是不错,但是这里应指是宛城所在地的小地形,站在城西十二里河的高岗上,又或者独山之上,能容易能观察到碗口朝向白河的“碗”状地形。

回到宛开始作为今南阳城地名的春秋战国时期,同在南阳盆地,有与宛几乎同时期的城邑——穰,从字义上解释为禾实丰登的平原地方,邓州自古又号称陆海,南侧襄阳之“襄”又可以理解为无禾之穰,均为平原,无盆地之意。伏牛山和南、东相对的矮山之间有三四百里的距离,古人是无法在脑海里把这一广大地区同“碗”联系起来的(而古宛城附近的地理形势却恰恰相反)。

南阳——山南水北,是古人对本地区形胜的概述,划定本地区范围的就是北边的伏牛山及南边的汉水。

南阳市简称“宛”,但宛不能代指南阳盆地。

06

汉代

汉代邓州虽不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是这片土地上汇集了大量的城邑,堪称盆地之最。以穰城为中心,附近冠军、涅阳、乐成、朝阳等县城呈众星拱月之势,说明了邓州附近不仅是盆地位置的中心,也是聚居的中心,生产生活的中心。

06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邓州是是古战场,军阀混战的前沿阵地。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穰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三年在曹操进攻张绣,在穰城(今河南邓州)进行的作战。此战显示出曹操善于在失败中捕捉战机,抓住决战关键,集中兵力实施突袭的英勇果断和指挥才能。

07

魏晋南北朝

北魏荆州(邓州)

西魏荆州(邓州)

北周荆州(邓州)

南北朝荆州治迁至邓州,邓州逐渐崛起再次成为区域政治中心,并为唐宋时期的邓州繁华奠定了基础。

从州变县!邓州多幅老地图曝光(近现代、清代)

今日小编在网络上搜集到一些有关邓州的老地图,这些老地图多属清代、民国时期,距今多则几百年,少则几十年。尽管比例、方位、形状不是很准确,但是山川地貌也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当时地理地名记录的别有特色,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地名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01

年前豫西南老地图这幅年前的地图,显示了豫西南基本山川地貌:标出了邓州境的禹山、汤山、紫金山(资料显示位于土城西南隅即月牙池)。河流标注夸张,湍河的比白河更宽更长,淅川方位有误差。从单独标注卧龙岗看,作者对山川河流的标注更看重名气。

02

多年前河南老地图这幅多年前的清朝中后期的河南地图,更像是一个城邑方位示意图,圆形为县、菱形为州、方形为府。当时的河南省会是开封,邓州与郑州等同为散州。

03

年前河南老地图这幅多年前的河南老地图将丹江、湍河等河流标错了,但是记录了城邑之间的距离:邓州与新野、镇平之间均为80里,到淅川为里。

04

年老地图上的邓州年老地图河流标注较为准确,除了邓州城外,还标注了城东的高家庄,城西的半茶店、九重院、武家店,城北的孙家寨等,半茶店、九重院对应的是半店和九重,其他地名现已不存。

05

年前老地图

06

年前老地图年老地图较为准确的画出了山脉、岗坡、河流,如汤山、禹山、鳌峰山(土谷山)、湍河、刁河,标注了桑庄铺(桑庄)、厚坡、韦家集、冠军铺(张村冠军)、文曲集、王家集(裴营王集)、司衙(都司)、构林集、黄渠河、钱家集、魏集、林家扒(林扒)、孟楼、堰坡集、白牛铺等与现代相近的地名。

07

年豫西南老地图

年邓州被更名,开始了75年的“邓县时代”,从年至今邓州复名已经30多年了,但县的阴影仍是挥之不去!

年邓州老地图标注了梁庄街、娘娘庙、韦集、厚坡、九重院、彭桥、千兵营、半壁街、文曲集、张村凹、轩店、赵营、白牛铺、孟营、白马营、胡李店、陶营等地名,如今这些地名有的还在沿用,大部分都有迹可寻。

08

年豫西南老地图年邓州老地图与上图内容基本一致。

09

年豫西南老地图年邓州老地图与上图内容基本一致,孟岭和夏楼合并为孟楼?北部的张坡、南部张店、全店、杨集、金湾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所对应。

10

解放前后老邓州地图解放前后邓州(老邓县),此时的“老邓县”包含厚坡、九重以及香花镇所在地——王岗,上世纪60年代南阳地委将香花镇所在地——当时的厚坡赵庄大队割划给淅川。

11

上世纪70年代老邓州地图厚坡、九重是邓州故土,年12月在南阳地委的主持下割划淅川。70年代初邓州老地图中,香花已经划出。?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声明:本平台发布非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或因文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有误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更正/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邓州最新招聘和最新人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