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
熊耳山
熊耳山,为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位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伊川县折而向东,南接伏牛山系,北邻崤山,主峰全宝山(在洛宁县境内)海拔.2米,花果山(在宜阳县境内)海拔.8米,鹰嘴山(在嵩县境内)海拔.6米。
熊耳山处于暖温带南部,亦受北亚热带气候影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良好。《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
景区介绍卢氏熊耳山景区
熊耳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距汤河温泉10公里,主峰熊耳岭海拔米,熊耳山景区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定位为“中原名山,道教文化圣地”。熊耳山的山水集大气、秀气、灵气于一体,居山顶而望四周远处层峦叠嶂,群山都朝向熊耳主峰,呈万山朝拜之势,可谓“一览众山小”,看近处大小青龙壁环抱四周展翅欲飞,呈五龙捧圣之壮,熊山魏魏,灌洛荡荡,此乃大气。
数十处自然景观险、峻、独、奇,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大孤山、小孤山挺拔竟秀;梳妆楼一根独木横跨悬岩峭壁之间,历经千年而不朽,堪称神来之笔;透眼窑一径穿山,朝阳洞一线贯天,风洞四季有冰,雾雨岩飞流直下,冒云洞是百姓的气象站,古有“熊耳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说;观月楼、望乡台、仙家洞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秀美景色,而“熊耳积雪”为卢氏古八景之一,“熊山不墨千秋画,白云积雪映仙境”将其秀气之处描绘的淋离尽致。
熊耳山自古到今香火历经千年而不衰,所谓之灵气万分。熊耳山的道教文化从一些石刻、石像鉴证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兴盛时期道士上百人,历史古迹有祖师庙、灵宫庙、老君庙、大圣殿等十多处,钟垭之处有一大铁钟高约3米,重约3吨,钟声响时回荡在万山千水之间,可传百里,卢氏县志多有记载。熊耳山与武当山有着极深的渊源,熊耳山之山形山势及主要古迹建筑之布局与武当山极为相似,相传祖师在此修道成仙之后辗转而到武当山,武当山志曾有记载,回心石、腊台山、观月楼、歪嘴山、舍身崖等多处传说与祖师修行有关。
历史事件熊耳山是隋末唐初的枭雄、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殒身之处。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密在洛阳邙山之战后,败于王世充,与王伯当、贾闰甫等部将一起投降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封李密为紫金光禄大夫。后来,李密担心唐高祖猜忌他,便趁着唐高祖派他去黎阳招降旧部之时,率王伯当等人再度反叛。行至桃林,李密占领了县城,并派人联络旧部张善相,请他前来增援。然而援军未到,驻守在熊州的唐军将领史万宝和盛彦师便率军前来征讨。李密不敌唐军,败逃至熊耳山,中了盛彦师的埋伏,被射杀于乱军中。王伯当也同时被杀。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