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河南迎来大规模降雨,导致多地洪涝灾害频发,包括河南省会郑州在内的诸多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这件事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时间大江南北万众一心,或赶赴灾区救灾,或出人出力出物资,这也让全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力量。
这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除了河南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外,周围其他省份中,山东、河北等地也出现了强对流天气,但有一个省份很“特殊”,这就是山西省。
作为河南省的邻居之一,山西非但没有出现强降雨,反而雨水量很少,这多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那么仅一山之隔,为什么河南和山西的气候却迥然不同呢?是不是太行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片:太行山区域资料截图
一、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1、差异的必然性
河南暴雨,但与河南一山之隔的山西省却能够平安无事,大慧认为这和太行山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和气候系统、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有关,这其中的气候系统中最关键的就是天气系统。
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我们经常从电视新闻里听到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还有正在过境的台风“烟花”等等这些,地形地貌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山大川,像太行上、伏牛山等等,多种条件的促使之下,也就有了河南省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相同的,也就有了山西的“与众不同”。
其实我们可以从网上搜一下降水的数据图以及卫星地图,来看一下山脉对气候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推演出邻近省份降水量的巨大差异。
从这次河南省内的降水分布数据来看,整个降雨呈现出横跨南北的条带状,涉及到的省份有河南、河北、北京西部等,其中河南省的省会郑州降雨量最大,其次就是河南新乡、鹤壁、安阳等地,再稍次一点的就是河北省的石家庄、邢台、邯郸等。
从整体来看,北部降水量要小于南部的降水量,但即便如此,处于北端的河北邢台,每小时的降水量也超过了毫米,这对于华北平原来说,已属罕见。
图片:太行山地形地貌资料截图
2、山脉的作用
与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相比,相隔不远的西部重镇、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最近一段时间的降水量一直不高,甚至可以说明显不足,显然这个地区并非受到副高的影响,从地图上看,山西省的境域轮廓是南北延伸的,这恰巧和这次的降水带呈现出平行状态。
从卫星地图上查看这几个相邻省份的地形不难发现,河北省与山西省就是以太行山为界的,分成了东西两个省份,太行山背身是南北走向,在历史上有“巍巍八百里太行”之说。
太行上的北部海拔高,南部海拔低,平均海拔在米上下,对比中国境内一些著名的山脉,太行山虽然不算高,但是对于气候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阻挡水汽这方面,作用很大。
图片:太行山横跨的省份资料截图
二、降雨分布说明的问题
1、核心所在
我们大家可以换一个思考的方式,比如要去爬山,负重爬山和轻装上阵显然费的力气是不一样的,对于气流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当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时,想要借助自然的力量翻越一座高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很多朋友不知道,水汽本身也存在“三态”变化,什么意思呢?随着遇到山体的升高、气温的降低,正在“爬山”的水汽会迅速凝结,并产生大量的降水现象,从目前科学研究给出的结果来看,每当海拔上升0米,温度下降6.5度,这种现象就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所以我们参照降水图就可以看到,这次的强降雨主要就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南省、河北省,以及北京西部地区,而在山脉另一边的山西省完全不受影响。
图片:暴雨中的城市资料截图
对地理学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知道,雅鲁藏布江把喜马拉雅山“劈出”了一个长达多公里的山口,这就让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趁虚而入,因此在西藏的林芝地区,降水量明显就要比省内其他地区大上不少,甚至在气候的影响下林芝地区的天气、地貌、物产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俨然一副“塞上江南”的美景。
同理,在太行山与伏牛山之间也有一道山口,这是黄河的历史遗留,这次降雨中,位于山口处的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区的降雨量就很高,只比中心的郑州稍微低了一点,这都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影响到降水的分布,雨量的延伸程度与太行山的整体走势高度吻合,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航拍太行山资料截图
2、持续强降雨的原因
大家可以找一下7月20日早一点的天气系统分布图,仔细看就能发现,大量来自“烟花”和副高之间,经过加速的暖温气流快速进入到华北平原,在郑州一带的上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旋,这就好比是一个大漏斗,可以把大量裹挟来的水汽瞬间倾下。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24小时的时间里,这一带的降水量就超过了毫米,由于台风接下来的北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副高也在日本海附近停留的很稳定,所以水汽在提前打开的华北通道里就要停留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河南省就成为了降水的“重点区域”。
太行山是南北走势的山脉,这和太平洋上来的暖温气流正好交织在一起,处在一个迎风坡的位置上,因此加剧了抬升的作用,这同样是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图片:河南暴雨后的城市资料截图
而帕相当于海拔米的高度,这也正好与太行山的高度吻合,因此山脉对气流形成了整体的阻隔,山西省境内的降水量就要少了很多。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10.html